English Version 旧版网站 OA 系统 Email 图书馆

  • 国音概况

    Introduction

    学校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Department

    教学院系 党务部门 行政部门 研究机构 其他
  • 招生就业

    Enrollment&
    employment

    本科生招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 博士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附中招生 考级 就业信息网
  • 国音师资

    Faculty

    师资概况 教学名师 博士生导师 特聘教授 师资队伍
  • 合作交流

    Cooperation

    国内交流 国外交流
  • 校园服务

    Service

    国音校历 校园地图 数字国音 国音邮箱 联系我们
E
  • 国音概况
    • 学校介绍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 教学院系
    • 党务部门
    • 行政部门
    • 研究机构
    • 其他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硕士研究生招生
    • 博士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附中招生
    • 考级
    • 就业信息网
  • 国音师资
    • 师资概况
    • 教学名师
    • 博士生导师
    • 特聘教授
    • 师资队伍
  • 合作交流
    • 国内交流
    • 国外交流
  • 校园服务
    • 国音校历
    • 校园地图
    • 数字国音
    • 国音邮箱
    • 联系我们
  • 国音新闻

    News

  • 国音要闻
  • 媒体视角
  • 国音视界

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3-06-08

来源:音乐学系 作者:刘孟凡

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3-06-08

来源:音乐学系 作者:刘孟凡

6月5日下午,在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全国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建设论坛上,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王黎光,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及参会院校领导出席此次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就研讨会主题开展交流研讨。本场研讨会由音乐学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院长毕明辉教授主持。

研讨会期间,音乐学系副主任、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副院长金溪代读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杜晓勤教授的发言。杜晓勤教授结合参与此次新编《中国音乐史》《世界音乐史》教材审稿过程的经验和思考,以及自身多年来有关中国文学史与音乐关系的研究,指出现存《中国文学史》《中国音乐史》教材中长期以来缺乏古代文学与音乐深度联系的问题,讲解了音乐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和韵律形态与乐舞之间的关系,肯定了此次新编《中国音乐史》教材的书写体例,及编写过程中与文学史教材的互鉴与互动。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何晋从历史研究视野分享了音乐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乐外之音”,以“礼乐社会”中的“乐”、历史文献中的“乐”、以及音乐史的现代建构为例,论述了建设音乐史教材所必需的跨学科视野与思维。何晋教授认为,音乐是对社会教化、美学提升及时代特征的反映;音乐史需要在跨学科的视野里持续探索;“中国乐派”的音乐史建设是立足中国文化,结合考古学、文献学、思想史进行创造性研究转化。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凇以“加法、减法、陈列法”为主题,分享了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介绍了中国美术史的编写方法,即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多到杂的史料积攒加法;选择性的价值呈现、寻找历史焦点的减法;跨学科、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对照陈列法。李凇教授详尽阐述了中国美术史书写从草创到建树的时代分期,为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的音乐史课程建设提供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从艺术史研究角度带来西方美术史的历史反思与现状审视,并从其三十余年《西方美术史》通识课程的讲授经验和课堂实例着手,展现法律、化学、经济学等学科在美术史研究中的借鉴作用。希望以此体现通识和专识是如何改变当下课堂的知识生产,以及知识生产如何将新的理念与新的可能性一起融合,进而带来跨学科研究的全新魅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李斌分享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心得,介绍了其发展中的两个转变,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注重个体研究到体现时代、社会、民族的主题,研究方式从重点讨论文本到重点讨论文献。李斌教授指出当下是一个应该产生大师的时代,当代历史学科建设应紧跟时代感召,将“国之大者”和“我之微者”结合起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贡献。

各位专家分享的实践经验与跨学科思考,引发了与会嘉宾的热烈反响与积极讨论。本场研讨会,为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提供跨学科视野,推动中国音乐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为实现高等音乐教育现代化添砖加瓦。

其他新闻

  • 07 2023.06

    院长李心草会见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田大成一行

  • 08 2023.06

    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中国音乐大典》出版发布会

Copyright © 中国音乐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91 | 京ICP备:13044071号-4号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
地址:北京朝阳区安翔路一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87561 传真:010-64874646
新浪
微博
官方
微信
新浪
微博
官方
微信

Copyright © 中国音乐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91

京ICP备:13044071号-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