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胡南
中国音乐学院四位教师展示“教学示范课”
时间:2023-06-12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胡南
6月9日下午,在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全国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建设论坛上,中国音乐学院四位教师展示了“教学示范课”。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出席活动,与各艺术院校领导嘉宾共同观摩了示范课。
示范课由副院长黄虎主持。他指出,“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的建设意义,是设置基础的核心教学内容、基本的教学规范和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达成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高质量音乐人才的目标。此次教学示范课,旨在通过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向大家展示我校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为全国艺术院校搭建教育教学交流平台、促进教学水平提升,以繁荣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第十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董华,培养的学生曾获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民族)比赛第一名。她的示范课,以《“陕北民歌”演唱解析》为题,围绕民歌实践课堂的教学特点,立足作品理论阐释,把握陕北民歌的特点及演唱,通过现场经典唱段教学和学生示范演唱,达到教学目标。她指出,民歌教学首先讲究状态的自然,其次才是方法,强调教学应扎根传统、回归生活,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歌唱艺术中对语言和情感的处理。她现场邀请了2位同学来演唱改编的陕北民歌和山西民歌,呈现出不同地域风格和韵味。整堂示范课氛围轻松活跃,董华教授以富有亲和力的肢体语言和教学语言,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教学示范课。
作曲系副教授、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副高组一等奖获得者胡廷江,向大家汇报了关于歌曲创作的教学创新设计。整堂示范课以“灵感互换 接续创作”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既往学情”的教学痛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三级递进和全面覆盖的课程内容、“美奇宽严”的课堂标签和课程思政融入等多维度做了细致的分享。他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充分调动学生的期待感和参与感,实现音乐创作集体课对教学策略的学习研究,对课堂表现力、驾驭能力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认可。
管弦系教授,唯一一位在波兰维尼奥夫斯基青少年国际小提琴比赛、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和德国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三大国际顶级小提琴比赛中夺魁的小提琴家黄滨的主讲内容是《巴赫柔板赋格》。她在示范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清晰展示作品重点、难点的演奏讲解和分解训练,并结合课程特点启发学生与其他专业及课程建立有机联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风格、分句、结构,掌握演奏技巧。黄滨教授的教学示范向大家展示了中国音乐学院高水准、严要求的主课课程教学标准。
国乐系教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王中山,培养的学生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组第一名。他的示范课主题是《河南筝曲(汉江韵)演奏与解析》。通过现场解析与演奏示范,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概括,由现象到规律总结,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使学生在生动、风趣的课堂氛围中一步步了解河南筝曲的来源、风格、韵味,以及如何运用相应的演奏技巧去展现这些特色。为了促进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要求学生唱各种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外,还鼓励学生加强人文素养,把握“游学”机会,自觉深入民族民间音乐流传地进行现场观赏和实地考察,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地方筝派演奏技术并准确表达曲意的教学目标。王中山教授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赢得了现场专家同仁的热烈掌声。
所有示范课教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因材施教、巧妙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效的课堂训练,奉献出了一堂高水平、高水准、高质量的示范课,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示范效果,获得在场观摩专家同仁的一致好评!
此次论坛本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理念,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优秀课堂引领作用,为全国艺术院校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音乐学院的示范性教学案例。